Aug. 12th, 2011
写给《Remember》本子的花絮
Aug. 12th, 2011 11:02 pm古埃及对于我就像一个梦。一个因为时间长河而泛黄,连尘土的气味都无处可寻的梦。不论图坦卡门的面具如何金碧辉煌,卡纳克神庙中某处的蓝色如何经过三千余年而绚烂依旧,上下埃及的各个旅游点又是如何铺天盖地充斥着各色的纪念品……那古老文明的生命力似乎已从伊斯兰的埃及逝去。虽然塔利尔广场的一侧就是开罗博物馆,但那里并没有法老的影子,只有无尽的车流(喔,开罗是世界上让人开起车来最胆战心惊的城市)和行色匆匆的人群,以及不甚敬业地站着岗的士兵。
我和Rin曾经计划要同游埃及。虽然最后Rin未得成行,然而在一些快乐的空隙里我总是想起她。 在卢克索的尼罗河上坐小帆船喝茶赏日落,是希望她在那里。在亚历山大港的海边茅亭里看雪白的浪,也是希望她在那里。所以在帝王谷,当我被告知可以定做王名护身符纪念品时,我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念头都是,我要给Rin带这么一个坠子回去。谢天谢地,Kakashi和Itachi的名字都不长,恰好够嵌在坠子里——其中Itachi那面还因为多了一个空格,加上了一个安卡的符号。
这银色(当时还是银色的好吗!)的坠子躺在我在开罗Khan el-Khalili市场买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小包里,陪我一起走完了我去年的地中海环游之旅。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RP原因,我不敢邮寄这东西本身,怕一去就是石沉大海。所幸我在回到纽约后得知伦敦的荔枝君打算年末回国,于是拜托八十八夜的某位幕后黑手在去伦敦出差的时候把小包带给了荔枝,再由荔枝从伦敦带去了北京。(荔枝:“啊?有坠子?什么坠子?” 蝴蝶:“那个包里面的……?”)
这其中耗时约半年,在地球表面来回绕了大概整一圈。套句莎士比亚的话说,all's well that ends well。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坠子的旅程也算是体现了八十八夜的办事风格:一波三折,各种跨国合作异想天开,但末了还是因为大家的无限的耐心和共同努力而得以圆满。
《Remember》这本子的出版,又何尝不是如此。
愿所有的等待都物有所值。愿所有的爱都能留下印记。
飞越沧海的蝴蝶
2011/08/12于纽约
我和Rin曾经计划要同游埃及。虽然最后Rin未得成行,然而在一些快乐的空隙里我总是想起她。 在卢克索的尼罗河上坐小帆船喝茶赏日落,是希望她在那里。在亚历山大港的海边茅亭里看雪白的浪,也是希望她在那里。所以在帝王谷,当我被告知可以定做王名护身符纪念品时,我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念头都是,我要给Rin带这么一个坠子回去。谢天谢地,Kakashi和Itachi的名字都不长,恰好够嵌在坠子里——其中Itachi那面还因为多了一个空格,加上了一个安卡的符号。
这银色(当时还是银色的好吗!)的坠子躺在我在开罗Khan el-Khalili市场买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小包里,陪我一起走完了我去年的地中海环游之旅。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RP原因,我不敢邮寄这东西本身,怕一去就是石沉大海。所幸我在回到纽约后得知伦敦的荔枝君打算年末回国,于是拜托八十八夜的某位幕后黑手在去伦敦出差的时候把小包带给了荔枝,再由荔枝从伦敦带去了北京。(荔枝:“啊?有坠子?什么坠子?” 蝴蝶:“那个包里面的……?”)
这其中耗时约半年,在地球表面来回绕了大概整一圈。套句莎士比亚的话说,all's well that ends well。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坠子的旅程也算是体现了八十八夜的办事风格:一波三折,各种跨国合作异想天开,但末了还是因为大家的无限的耐心和共同努力而得以圆满。
《Remember》这本子的出版,又何尝不是如此。
愿所有的等待都物有所值。愿所有的爱都能留下印记。
飞越沧海的蝴蝶
2011/08/12于纽约